|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洒脱粗犷武乡顶灯

洒脱粗犷武乡顶灯

关键词:武乡顶灯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长治武乡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opklm5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581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说起地处太行山腹部的武乡县,大多数人都知道这里是红色革命圣地,其实,除了珍贵的红色历史,武乡县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民间传统绝技。今天,我们要为您介绍的就是武乡县所独有的一种舞蹈形式——武乡顶灯。
    初听武乡顶灯,您也许会一头雾水,那不妨先看看它的表演方式吧。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传统灯舞的表演时间。这天,各个村的顶灯艺人都会剃光头,并在面部和后脑勺画上脸谱,将放着旧式灯盏或蜡烛的碗顶在头上进行顶灯表演,表演时要求颈以上的部位纹丝不动,因为这样才能保持与头顶的顶灯连为一体,音乐响起,表演者的双臂或在两侧上下摆动,或手叉腰间双肩摆动,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节奏明快、粗犷刚劲。
    怎么样,这样的表演够精彩吧?据了解,武乡顶灯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而为什么要剃光头顶灯舞蹈则与武乡顶灯的传说有关。在与武乡顶灯有关的众多故事中,最为当地人信服的是武乡顶灯为后赵皇帝石勒所创造。
    根据武乡县志记载,石勒,上党武乡人,传说当时的统治者经常在夜晚偷袭石勒所在的部落,将抓到的人当做奴隶,为了反抗统治者的压迫,石勒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统治者来抓人的时候让大家把头剃光,在脸上和后脑勺勾画上狰狞的脸谱,头上顶一盏油灯,官兵们看到后以为见到了鬼怪,惊恐万分,奔逃避让。此后,在多年的传承中逐渐形成了每年元宵节头顶彩灯,敬神娱乐的民俗活动。虽然时过境迁,但武乡顶灯的精髓,即它独有的化妆形式一直保留至今。因此,今天观看顶灯表演时仍能欣赏到一幅幅或威武、或狰狞、或诙谐的面孔。
    追溯“武乡顶灯”的历史,会发现在古时候它只是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后来加进了“武乡圪圈秧歌”才有了文字内容,保留至今的传统作品主要有《请神到位》、《祈雨》等。
    除了这些传统作品外,武乡顶灯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曾发挥着非常好的宣传作用。由于武乡顶灯深受百姓喜爱,在抗战时期,许多优秀的老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抗日作品激励群众的斗志。
    武乡顶灯可以说是武乡乃至我们上党地区非常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就好比安塞的腰鼓、稷山的高台花鼓。正因为这浓郁的地方特色,武乡顶灯还曾登上过大银幕。在我国著名导演何平执导的电影《炮打双灯》中,武乡顶灯作为一项特别的民俗表演形式被运用到了影片当中,城关村顶灯老艺人魏书文当年就参加了影片的拍摄。随着影片在国际上的多次获奖,武乡顶灯这门民间艺术被更多人熟知。
    目前,武乡顶灯已被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中,然而,它的生存现状仍不容乐观。据了解,现在在武乡县除了城关村和东村两个村子还能集体表演顶灯外,在其他村几乎消亡。而且随着顶灯老艺人越来越少,顶灯表演手法以及表演技巧方面也已经大不如前,武乡顶灯同样面临着保护、开发与传承的难题。武乡县有关部门针对武乡顶灯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护这一流传千年的民间文艺形式,但它的传承需要的是全社会共同的力量。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