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沁源县手工麻纸

沁源县手工麻纸

关键词:沁源手工麻纸,即将消亡的“文明化石”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长治市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0355c.com
  • 感谢 xiaxuele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08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沁源县中峪乡渣滩村有一个会做手工麻纸的人叫郑变和,他造纸的工艺基本沿袭了我国东汉时期蔡伦造纸的工艺流程,造出的麻纸纤维均匀、富有韧性,多年来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

 

造纸一段光阴的故事

    郑变和住在沁源县中峪乡渣滩村的最北端,右侧靠山,左侧是一片已经开作田地的平坦河床。初夏时节,当记者驱车赶来时,这里满山翠绿、莺歌燕舞,一派宜人的田园风光。

    渣滩村当地百姓素有种植麻类植物的习惯,此类作物韧性十足、易提炼、成浆率高,为造纸提供了优质原料;而四季分明的气候也保证了造纸原料不会在暴晒和暴凉中变质。尤其是村旁的石山山洞中流出的清泉为造纸提供了优质水源。

    今年57岁的郑变和是手工麻纸的第四代传人,他家从曾祖父起就开始造纸,并于1827年创建了手工麻纸厂,距今已有184年的历史。

    据郑变和回忆,当年他的老爷爷是当地有名的造纸名匠,他将手艺传承给郑变和的爷爷郑继传时,纸厂发展到了一个兴盛时期,麻纸产品供不应求,现在,村里人们保存了多年的地契、房契、买卖契大都是用麻纸书写的,虽然经过百年的风霜,纸张字迹仍然清晰,墨不褪色。

    在郑变和的父亲郑天木和叔叔郑天恩这一代时,手工麻纸依旧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上世界六七十年代,乡里成立了以郑变和的父亲郑天木为主要技术骨干的麻纸生产合作社,麻纸销售成为乡里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1983年-2000年,郑变和继承纸厂后扩大经营规模,产品不仅供本县使用,而且远销安泽、屯留等地。

    郑变和家的麻纸在过去上百年的时间里畅销不衰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麻纸是过去人们常用的产品,主要用于书写和裱糊顶棚、门窗,而且每逢正月闹红火时用麻纸裱糊的狮子头和龙头也最有韧性、最结实,同时麻纸也是过去学生们写仿、练毛笔字的理想用纸。

    从这些因素不难看出,手工麻纸存在的历史条件是建立在整个造纸工业技术力量整体不高的情况下而存在的。当技术力量在造纸工业不断得到提升时,尤其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后,造纸工业的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机械化大工业造纸厂就把郑变和家这种传统的手工麻纸作坊冲击的难以为继。从这一角度而言,郑氏麻纸在随后的岁月里,其命运不难预见。

 

传承一声无奈的叹息

    郑变和学艺将近30年,造纸技艺非常精湛,与我们谈起造纸技艺来,他兴高采烈,头头是道。“手工麻纸以麻皮、麻绳头为原料,生产要经过剁料—蒸料—上灰—洗麻—碾麻—下池淹纸—抄纸—压纸—晒贴纸几道工序。抄纸全凭经验和手感,一张纸的厚薄和均匀,全看抄纸人的技术。高手做出来的纸上面的纤维一根压一根,当然纸的韧性自然也就高了。”“那么,你的儿子造纸的技术有没有你好呢?”记者提出这一问题后,立刻感到有些冒昧。但郑变和却坦然一笑,他说:“我儿子是家族麻纸技艺的第五代传人,会是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了,挣不了多少钱。”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麻纸一直是中峪乡的支柱产业,而且中峪乡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也造就了手工麻纸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有机制纸业的发展,手工制作的麻纸逐渐被人们抛弃,手工麻纸的技艺也逐渐失传,现在,唯一存在的郑变和麻纸厂也变得静悄悄的。

    当记者一行人赶来时,没有看到满院晾晒的麻纸,碾压纸浆的立碾槽内积累了厚厚的一层土,一排陈旧废弃的垛麻斧已经生出了斑驳的印记,依稀还可以闻到麻纸浆的味道……

    在郑变和的带领下,记者登上了他家的二楼,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淹纸架、淹纸帘、晒纸架和晒纸刷等制作麻纸的工具,郑变和说,现在他的麻纸厂也停了,但是所有造纸用的工具都还齐全,只要有足够的销量,他很快就能恢复生产。说话间,他还拿起晒纸架,向记者演示了一番。

    从郑变和的神情里,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这些造纸工具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当他一样样用手拿起它们时,脸上流露着喜悦,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有些兴奋,但在这些细微的变化中还蕴含着某种不舍和惋惜,这大概就是一位造纸人对家族麻纸手艺的一种留恋吧!

 

消亡一曲文明的悲歌

    据郑变和介绍,沁源县过去有许多地方曾经造过麻纸、后来均因市场销路不好,有的停产,有的转产,制造手工艺麻纸的工具设备大多已经损坏。

    对于手工麻纸的未来,郑变和并不乐观,他说因原料涨价、市场萎缩等方面的原因,到儿子郑旭刚这一代,做麻纸已经不能作为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这就很维持和传承。最近几年,县里的文化部门对郑变和的手工麻纸项目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调研,并把其列入了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但尽管如此,他家的麻纸生产并没有得到改观。

    郑变和告诉记者,他曾去外地进行调查,只要能买上两台打浆机,他不仅能生产麻纸,还能生产宣纸。但是,每台机器要十几万元,他投资不起,可他又不想让手工麻纸技艺失传……迷茫困顿中,郑变和无奈地把造纸工具搬上了楼,他说,即便不能生产,也不能任风雨把这些工具侵蚀坏。

    在郑变和出示给记者的一份“手工麻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中”,记者看到了一段关于手工麻纸重要价值的论述:

    1,历史文化价值:麻纸生产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延续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工艺价值:麻纸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要求很高,是其他纸类生产难以比拟的,是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化技术所替代。

    3,经济价值:首先它解决了当地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其次,麻纸原料取自农林副产品,可以促进当地的农业增收,农民增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记者看来,这几项价值判断中,手工麻纸的经济价值已经为历史所淘汰,毕竟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工艺,手工麻纸与现实生产力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但是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工艺传承价值却是弥足珍贵的。

    1900多年前,当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时,他会想到自己的发明会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如此之大的推动吗?一张张薄薄的纸不仅承载了几乎所有的人类智慧,而且承载着一段漫长的人类文明史;尽管文明的载体已经进入了光影和数字化的时代,纸张却依旧默默无声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就手工麻纸本身而言,它比“蔡侯纸”晚了近千年,但在制造工艺上却一脉相承,这种工艺流程和操作技术在如今看来,已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国传统造纸术的精髓,可以说是中华历史文明的一个缩影,一块活着的“文明化石”。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