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长治黎城大清道台故居

长治黎城大清道台故居

关键词:长治黎城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长治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opklm5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87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坐标:黎城县黎侯镇麦仓村
价值:对研究上党古代建筑有参考价值
年代:清朝

发现,道台故居
    在黎城县黎侯镇麦仓村的村中央,矗立着一座院落,坐北朝南,东西23.73米,南北18.86米,占地面积447.5平方米。
    从小小的二门进去,可看出原来的院落布局,东西横排两院,东院建有街门、正房、东西厢房,西院建有南楼、西厢房。东院的正房已毁,余下的建筑除西院的南楼还存有部分清代的建筑风格外,内部已经重新翻修过。
    纯朴的百姓们看见我们,热情地和我们聊天,他们说这是靳荣藩的故居,此人在大清王朝曾官居道台。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原来在靳荣藩故居大门的右边,有一个很大的照壁,宽有6米之多,高有4米多,但已经被完全损毁,现在已经看不到一点遗迹。
    哦,还是个道台,也算为官一方。
    站在日军侵略时被损毁的院落前,眼望着村东一个小小的圆形拱券门,似曾看见一个清朝的官员顶戴花翎,身着官衣款款而来,他是在几百年后,回到了他的故乡他的家看看。从他17岁离开家,已经过去了整整284年,在离开家多年的时光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病逝于任上,时年58岁。
    1726年,正是雍正四年,这一年,雍正皇帝正在皇宫里进行着清除异己的政治斗争,他的两个弟弟八阿哥、九阿哥被他整了个底朝天,而在黎城县这么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在一个被称为麦仓的村子里,只听“哇”的一声啼哭,一户姓靳的人家添了一位男丁,因为正史是难为百姓写传的,我们就无法得知,这位男丁是否还有兄弟姐妹,他的家传渊源也随风飘散了,我们只能说说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出生后,他的父亲给他起名:靳荣藩,字价人,当然,藩有藩国藩镇的意思,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值挺高。
    这个孩子出生于一个诗书之家,他的家里经史子集俱全,他从小就沉浸其中,加上他天资聪颖,博览强记,小小的年纪便满腹经纶,当时在村中还有些名气,有苗不愁长,转眼间,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在我们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做官一直是读书人的终极追求,这个靳荣藩也不例外,他在17岁时,去参加童试,当然这不是儿童参加的考试,考试范围在各个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被称为“秀才”,此时,时值乾隆七年,年少的弘历正在搞他的各种礼仪,当时的各地考试还在按旧时规矩按部就班地进行,在童试中,靳荣藩表现得出类拔萃,他不负众望成为秀才,而且还在州县都俱名第一,这样,他就有了去参加乡试的资格。也就是说他的仕途路才走了第一步。
    1744年,也就是乾隆九年,他带足盘缠去参加乡试,当然乡试不是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统考,在这个考试中过关的人,叫做举人,举人就有资格做官了,但也不是肯定能做,只有当官的人死了,你才有可能,历史上有多少人在这个道路上倾尽所有,又有多少人铩羽而归,又有多少人从年少考到年老也熬不到出头之日,于是就有了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最后范进一朝得中,也一中成疯。靳荣藩是很幸运的,他刚刚19岁,就在这年的乡试中中了乾隆甲子科举人,在这一级考试中的第一名,被称为解元。但为了出人头地,他还是得继续去考。
    4年后,也就是1748年,靳荣藩参加了会试,会试中过关成为乾隆戊辰科进士,终于有了当官的可能,到此就算榜上有名了,如果再被哪一个高官看中,或者正有缺需要补,就可以去做官了。靳荣藩很幸运,虽然经过9年的等待,最后被选授广东省琼山县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因其母年迈,请求改授近地,他就成为河南省新蔡县知县。

故事,勤政为民
    由此,靳荣藩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仕途生涯。
    在新蔡县,遇到了灾荒,靳荣藩亲自监督发放救济粮物,且细心查阅历代度荒救民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对百姓有利且力所能及的事一一兴办。使灾民度过了灾荒,政声还算不错。
    2年后,他调任河南乡试房考官,评卷公正,批点认真,深得工部尚书朱圭赏识(这朱圭是个画画的,不知为什么会升为工部尚书)。6年后,乾隆三十年(1765年),调任龙门知县,不久又调任迁安知县。迁安、龙门都在现在的河北,在迁安县,该县满族旗人常因差役摊派与当地居民发生纠纷,历任知县因惧旗人,积案久拖不决。靳荣藩到任即着手查阅案卷,制定“旗三民七”的差役摊派制,明文公布,严令执行,旗民悦服,纠纷平息。又干了3年,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靳荣藩升任蔚州知州,知州就是各州的行政长官,意思是“权知某军州事”,其实和知县差不多,不过管的人或事可能比知县多点,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到任蔚州后他建立文蔚书院,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动员民众开渠引水灌田,兴办水利。蔚州也在现在的河北,西部多山,每年雨季山洪暴发,民田被冲,苦不堪言。经实地勘察,周密规划,他发动民众近山取石,筑成高9尺、长370丈的石砌大坝,消除了水患,保护了民田,州民称为“靳公坝”。

回味,济世情怀
    综观靳荣藩的一生,17岁前博览群书,为为官一任做了充足的准备,17至22岁的几年里,孜孜不倦地考试,最后考中进士,22至31岁进行了几年的等待,31至58岁的20多年里,他在宦海中沉沉浮浮,把平生所学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河南和河北两地的人民,他的为政功绩遍及各个行业各个角落,差役、税费、水利、教育、灾情等等,所到之处关心民众疾苦,兴利除弊,培养人才,奖掖后进,深得民心。他的福荫虽然没有庇护到他家乡的人们,但毕竟被载入了史册,要知道我们几千年的正史中,唯有皇家及重大事件可以青史留名,而我们的靳荣藩却做到了,他终于“一片丹心照汗青”。
    至于他的故居是什么时候修起来的,无法得知,也许他的父辈便已修好,也许他衣锦还乡的时候修好的,总之,乡亲们在多少年的时光流转中,一直由于敬重他,而保留了这座小小的院落。
    靳荣藩离去了,他的遗著有《吴诗集览》20卷、《吴诗谈薮》、《绿溪语》两卷、《咏史偶稿》、《潞郡旧闻》三卷。
    靳荣藩离去了,我们只能看见一个200多年前的木讷持身的背影,我们只有在他的诗作中去品味他的故事、他的政声,他的人格,还有他的济世情怀。

池上一首呈愿东岩
雨后水苔生,与岸同一绿。
池中水草洪花,下有群凫浴。
雅不与鱼争,各随性所欲。
是时偕我友,共坐论心曲。

咏史

大凌河水接雄关,
啼笑相逢并马还。
李广何庸重对簿,
天留陷阱待清班。
中原已见黍油油,
尺土东南势莫留。
君管烟花臣水火,
枉教开府向扬州。
南国烟花势已销,
鼓声又杂浙江潮。
孤臣不采西山蕨,
肯负生徒待柳桥。
熹庙臣工只两途,
忤王当取祸附王当污。
华亭避世朝班里,
秋水闲鸥半有无。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